序:小楼一阁,入其舍,伴以阳台鸟鸣。虽积书大备,然则乱中有序,且所见皆为经典,尤是诸红楼梦也。欣然谈论,为师收红楼梦本所惊叹,亦为师读书治术所服,更为购书之趣事而有余悟也......
书房主人
刘加夫,金沙集团1862cc成色副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承担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唐诗与六朝诗关系研究》;山东省古籍整理项目——《东晋南北朝琅邪籍作家综合研究》;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东晋南朝文学形态的新变与江南人文地理》。
房室不敞,而典籍积少愈多,较读之辄得真知。
书房是一个工具,用来存放教学治学的书籍,同时它也是我工作学习的一个场所,书房有足够的书籍,那么工作学习就会便利很多。我的书房没什么特殊的,但是我所购买的图书更偏向于经典,一是经典作家,二是经典作品,书房中的书也都经得起反复品读。
书籍的类目也多与我从事古代文学这一研究方向有关,大多数书籍都是在我教学和研究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下来的。研究中经常会面临同一个问题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这样的现象。既然有不同的意见,就需要去找来不同研究者的书,不同版本的书来比对研究,进而确定自己认可的观点或者提出自己的创见。《文心雕龙》、《诗经》等书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积攒起来的。
稍存“无用之书”,盖于真知之外见余兴也。
看书不一定只读文字,除了教学和研究要用到的书,我还会买一些赏玩性质的书,这些书的编排装帧以及内容都非常精致,翻看这些书会让人感到心情愉快。比如这一本是日本画家水江冬穹的画集影印本,他的彩墨画非常精美,我就买来了。我这里还有一本《张二苗藏狗》,是一味收藏家把关于狗元素物品做了一个图片合集,也很有意思。这是收藏家张伯驹潘素夫妇的书画作品集《镜中容易换年华》,里面有他们的书画作品,诗画结合,这本更像是一本精美的笔记本,可以用来做笔记。
博求典籍,安能忘红楼?
(刘加夫老师向学生展示所藏《红楼梦》)
除了做学问,也有一些因为爱好而购买的书,比如《红楼梦》。当然这也与我的方向有关,研究古代文学,绕不过去的便是《红楼梦》,但最根本的还是出于兴趣,爱好使然因此也谈不上十分专业。尽管如此,《红楼梦》的几个本子还是值得跟大家交流交流。目前《红楼梦》的版本主要分为手抄本和活字印本两个系统:一个是带有脂砚斋评语的手抄本,其中比较重要的版本有甲戌本、己卯本和庚辰本;另一则是程伟元和高鹗主持印行的木活字本,包括程甲本和程乙本。
甲戌本,因第一回正文中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一十五字,指明了所据底本的年代,故名甲戌本.现仅存十六回,即第一回至第八回,第十三回至第十六回,第二十五回至第二十八回,是红楼梦早期的一个抄本。这个本子能够看到脂砚斋在甲戌原稿本上留下的1600余条珍贵批语,因为本子比较重要,就买了这种线装本,读起来也更有感觉。
庚辰本是也是《红楼梦》的一个重要版本,因上有“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庚辰秋月定本”的字样,所以被称为庚辰本。庚辰本系用乾隆竹纸抄成,原为徐祯祥所拥有,后归燕京大学图书馆,现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这个本子缺了第六十四、六十七两回,除此之外前八十回基本上是完整的。不过前十一回是白文本,没有朱批。
己卯本,又称脂怡本。它和“庚辰本”关系密切,依据的是共同的底本。这个影印的本子里批语相对较少,原因是认为一些评语并非脂砚斋所作,因此影印时进行了相关处理。
以上就是脂评本里三个比较重要的本子,此外还有程甲本、程乙本。程甲本和手抄本存在明显的不同,程甲本属于活字排版。程乙本在影印时进行了缩印,用的纸少,成本也就相对低一些,当然也都是活字印刷。
之所以有这么多版本,要回答这个问题也很复杂,首先是《红楼梦》它的受众群体很庞大,它一直很受欢迎,传播的范围很广。现在出版社出来的许多版本也是受到人们的哄抢,比如一些精装本、毛边本;其次,在《红楼梦》的传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情况,有些人会对它的内容进行改写,这便造成了不同版本的出现。
要注意的是不同版本之间的对于某些内容的叙写是很不一样的,比如程甲本相对于庚辰本而言,语言风格更为统一,内容也在庚辰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尤其是后四十回,不同学者有不同观点,有的认为是狗尾续貂,有的则认为是一种天才的创作,很有可能就是曹雪芹自己的创作。因此如果要进行《红楼梦》不同版本之间对比研究是需要谨慎而行的。
对于初学者而言,首先阅读《红楼梦》要选好版本,选择优秀的出版社所出版的书,我在这里推荐两种,一种是以庚辰本(78回)为底本整理出来的,底本的若干缺文依据脂本或程本补齐,第64回和67回的缺文用程甲本补配,后40回以程甲本为底本;另一种是以程乙本为底本整理出来的《红楼梦》。这两种是比较通用的版本。这两种人民文学出版社都有发行,可以买来阅读。
红楼一梦东流去,今日书生务勤学。
《红楼梦》要读,其他书也要读。对于我们中文系的学生来说,读书与治学是密切相关的,读书是治学的基础,治学的过程也是不断阅读积累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照。同一个问题要找出不同学者的观点,对它们进行分析论证,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其进行科学的解释。所以在研究中,要尽可能占有多的资料。同时在选择书籍的时候要注意它的权威性,选择一些权威出版社所出版的书籍,比如古代文学专业的同学可以认准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人民文学出版社等。
读书不能盲目地读,除了问题导向外,还应该建造自己的阅读根据地。把根据地中的相关书籍读熟,然后以此向外扩散,比如你对诗人李白感兴趣,那么把与李白相关的书吃透,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历史的勾连:李白的创作受到屈原的影响,那么阅读便从李白这个根据地辐射到屈原的相关作品;李白影响了后代作家李贺,那么就去阅读李贺的作品,考察他在那些方面受到了李白的影响。这样阅读便能够前后勾连,以点到面,这样的阅读才能更有效果。
古代文学方向的书目,我依然推荐读经典。读书要选取每一时期的经典书目,比如先秦的《诗经》《左传》《庄子》,汉代的《史记》《汉书》,六朝的《文心雕龙》,唐代的“李杜诗”、“韩柳文”等等这一类。黄侃也提到了研究中国学问必读的八部书:《诗经》《周礼》《左传》《史记》《汉书》《说文》《广韵》《文选》,在中文系作研究这些书都是很基本的东西,需要仔细研读。读书还要读史。一方面可以找各朝代的史书去读,比如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也可以读《资治通鉴》;另一方面,也可以参考现代学者对于各阶段历史的研究成果。
“内容为王,阅读为主,量入为岀,量出为入。”
前些日子,书友群推出影印宋刻《周贺诗集》,追求所谓下真迹一等的效果,质高价昂,薄薄一册,装帧最奢华一种卖价1980元。我在群中发言,说周贺诗名太小,言下之意1980元买一位小诗人的诗集,不值得。书店老板说这书卖的是它的宋版价值,不是阅读价值。我说,书恐怕主要还是用来阅读的。书店老板表示不讨论这个问题了,同时说了他对书的理解,认为书除了主要用途,还有次要用途。比如这个《周贺诗集》,就是用于保存文献,欣赏古籍,不是为了阅读的。当然他说得也有道理,买不买这个书取决于读者如何定位书的价值,看重哪方面的价值。又有书友针对我说周贺名头太小,遂根据《唐才子传》中周贺与贾岛齐名的记载,认为周贺名声并不小。我反驳说,文学史有个选择淘汰的过程,当时声名赫赫后世籍籍无名者大有人在,而且,即便是这个所谓齐名,恐怕也难免拉大旗作虎皮的嫌疑。我这样说,并非信口开河,大言欺人,而是自有我的根据和道理。比如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的尤袤,现在又有谁能说出他有什么文学贡献呢?我不太相信周贺当时真与贾岛齐名,与孟子所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精神也是一致的。而且,即便周贺真与贾岛、无可等齐名,贾岛、无可又算得上什么大诗人了?总之,我的观点就是读书时间宝贵,赚钱不易,没必要费时费钱去读那些非经典作家的作品。
今天,书友群群主转发了一篇有关特装书前景研判的文章,引发讨论,我把由《周贺诗集》出版引发的对自己买书原则的总结发在了群里,算是对相关讨论的参与。我总结的买书原则是四句话,即内容为王,阅读为主,量入为岀,量出为入。内容为王是说买书要买经典著作,首重内容,不为形式所惑,什么特装、毛边、签名本、编号本等等都是浮云。阅读为主是说买书主要为读而买,不为收藏,不为赏玩,不为升值,不为炒作。量入为岀好理解,根据自己钱袋子的饱满程度买书,不冲动,不超经济能力买书,毕竟书不能充饥。量出为入,根据自己的阅读量买书,岀是指读过的书,或者是根据你的读书速度大体估算的阶段读书量,入是你将买入的书。好书太多,人生苦短,一生能著几两屐?所以买书要慎选,要少而精,不要多而无当,不跟风,不乱花迷眼,要立得脚定,着得眼高。
(此为“书访新知”系列第一期,敬请关注)
编辑:刘杨杨
审核:杜云飞
终审:贾振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