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金沙集团1862cc成色>>校友之家>>校友动态>>正文

王岱——一位语文特级教师和她的“三无主义”:戴着镣铐迎风起舞!


2021年12月31日 23:19  点击:[]

“岱爷”,语文特级教师王岱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得了这么一个外号。在长达31年的教书生涯中,她的学生喜欢称她“岱姐”或者“岱姐姐”。去年,她的学生改口称呼“岱爷”了。“一年之间,一楼之内,何以连升两辈?”王岱不解地问道。学生答曰——“爷”是最牛的人,听着也很帅气。

1990年从山东师范大学毕业,王岱被分配至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任语文教师,1996年调入山东省实验中学,2014年来到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工作至今。在很多学生心中,王岱确实是“最牛的”语文老师,因为她带来的不只是知识,还有灵魂的洗礼与思想的激荡,长久深远地影响着学生。一位毕业多年在国外工作的学生,每次回国都来看望王岱。她在济南,学生就来济南;在北京,学生就来北京。学生对王岱说:“王老师在哪儿,母校就在哪儿。”

一、一九九〇年没有“内卷”

其实在“岱姐”之前,王岱还有个可爱的称呼——蓝妹妹,那是第一届学生送给她的。高一那年,王岱经常领着学生去郊游。课余时间,登泰山、看古泉,师生一道游遍了济南市和周边区县的名胜古迹。有一次,王岱打算领着学生去几十公里外的四门塔风景区,交通方式为自行车,单程用时约四个小时,最终参加的都是男生。于是,一位女教师领着一个班的男生,蹬着自行车,唱着歌,穿梭在济南的田野上。当时热播一部动漫《蓝精灵》,男孩们齐声唱起了主题曲。蓝妹妹是动漫中唯一一位女性蓝精灵,几个男孩小声称呼在前方领队的王岱为“蓝妹妹”。回来后没几天,这一称号迅速取得了全班同学的认可,直到高中毕业。

差不多同一时间,还在做老师的李镇西带着学生一起爬山探险、去河边宿营。这些场景在今天是很难重现了,王岱说:“那个时候,没有‘内卷’这个词,整个教育环境也很开放和包容。”作为一名教师,她怀念那个年代。在一篇自述文中,她这样写道:“既没有那么多的新教师培训,也没有什么名师打造工程;既没有那么多的表格要填,也没有那么多的课题要做。没有人问我要成果,似乎只要对学生负责就好。”

正是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王岱开始探索语文教育路在何方。1998年,王岱在山东省实验中学开始了以“扩大阅读写作量、培养创新意识、铸造健全人格”为内容的语文教改,并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语文教育的“三无主义”,即思想无禁区、读书无限制、作文无模式。彼时的王岱刚过而立之年,是学校里最年轻的教研组长,浑身充满干劲。教务处主任对她说:“你就带着语文组大胆干,干好了是你们语文组的功劳,干不好是我的责任。”

王岱认为,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是这场教改的核心。为此,她和语文教研组做了大量工作,从每周的语文课中抽出两节课,专门用于学生的自由阅读,另外补充大量的阅读材料,例如:编辑《时文选读》,每周一期,一期一万字左右;编辑《古诗文助读》,辑录古代文学多种题材作品。然后提倡写作,学生每周都要提交一篇800字以上的周记,鼓励学生写真话,不写空话、套话。

学生的回应迅速且积极。王岱回忆道:“绝大部分孩子都能抽出时间来读书,而且孩子的阅读量是巨大的,有的学生寄宿在校,有时周末不回家,有的家长就来送书,一袋子一袋子地送。”甚至有学生为了多一点时间看书,和王岱商量:“老师,我不写语文作业,行吗?”并主动提议每天交一篇500字的小练笔,王岱欣然同意。

王岱还负责指导学校的文学社,经常举办讲座,邀请校外的作家、教授到校,山东本土作家张炜、李贯通曾是座上客,学校也曾邀请过张艺谋。学校每周留有专门的课后活动时间,一有讲座,便贴出海报,不限制人数,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来参加。阶梯教室时常爆满,没有座位了,学生就在过道上席地而坐,过道也满了,就爬上窗台……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王岱带领几位年轻教师和学生创办了一本校刊,并取名为“空间”,寓意“为学生提供健康成长、自由发展的无限空间”。在这本刊物上,王岱希望看见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流、碰撞、争鸣,因此刊物采取了开放的风格。有一期刊登了一名学生的文章《论孔》,学生基于阅读儒家经典的感悟谈了谈他对孔子的认识,一名学生读完后,有不一样的观点,便写了一篇《论<论孔>》。王岱看完,认为写得不错,便选用刊登在下一期《空间》。

学校照顾语文教研组,在电脑尚未普及的时代,专门调拨了一台电脑,用于《空间》的编辑工作。有时候忙到晚上十一二点,家长不放心,就到学校来接孩子,有时候家长还会加入进来,大家一起探讨一篇文章或者排版问题。“月上中天,布满爬山虎的教学楼里,回荡着我们或因疲倦或因兴奋而吼歌的声音。”在王岱的记忆中,那段时光有着老电影般的质感。

如今再回首,王岱自豪地认为,这场语文教改达到了预期。一是从学校走出了张悦然、张苏楠等新锐作家;二是培养了一批文学爱好者;三是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厚了学生的文化底蕴,学生屡屡在新概念作文大赛等赛事中获奖。“《空间》也一直在办,今天的学生还是很喜欢它。”王岱补充道。

二、语文教育是戴着镣铐的舞蹈

张悦然毕业后屡获文学奖项,是那场教改的受益者。对此,王岱拒绝使用“培养”一词,“只能这样说,学校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提供了一种土壤,一种宽松的、富有文化气息的氛围,托举学生走得更快、走得更好”。

二十多年过去了,王岱眼睁睁地看着教育环境日趋严酷,“内卷”愈演愈烈,自由的阅读逐渐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十来岁的孩子,每天连五六个小时的睡眠都难以保证,你还忍心指责他不爱读书吗?”王岱这样说道。她对语文教育的“三无主义”进行了修正,不再提倡无限制地读书,而是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读经典、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但她坚持编辑《时文选读》,现在已成为北京第八十中学语文组的惯例做法。即使在高三,王岱和学生一年也要共读三四本书。在时代的洪流里,王岱坚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做学生阅读的推动者。

王岱称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语文教育是戴着镣铐的舞蹈。在她看来,语文教育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又要适应时代和环境,既不能把镣铐砸了去跳舞,也不能只戴着镣铐而忘记了跳舞。“这里面有个妥协的问题,妥协并不意味着投降,妥协需要大智慧,我不敢说做得很好,但这是我的追求。”王岱说。

比如,王岱坚持独立研究文本,有一次讲《听听那冷雨》示范课,她每天读一遍课文。这篇课文第15段写恋人听雨,色彩亮丽,与文本其他部分的灰暗色调格格不入,王岱一直琢磨不透其中的原因,当第七天要讲课的时候,她诵读着再熟悉不过的文字,突然悟到这是在慨叹已逝的青春,是心理层面的乡愁。王岱有意将这种独立阅读文本的意识传达给她的学生,例如教学《祝福》,王岱让学生自读后提出问题,曾有一个班的学生共提出126个问题,王岱请学生分小组筛选归纳出5个最有价值的问题,并说明筛选归纳的依据,如此学生势必会更认真地研读文本,进而强化研读文本的能力。

又如,不管是哪一届学生,王岱始终强调作文应“言为心声”。“可以说得不那么漂亮,但至少是自己相信的话。”王岱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也如此要求自己,尽量不说假话,尽可能把求知的尊严还给学生,“当学生觉得‘知’是真实的,是值得追求的,才能感到求知的尊严”。

再如,王岱始终认为,贴着学生去教学就永远不会过时。2000年,王岱在两个高一班级开始了专题教学的尝试。为期两个月的“走近鲁迅”专题教学中,师生的学习材料涵盖30余篇鲁迅作品及10余篇相关研究资料,其课堂实录被几位山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整理出来。20年后,语文教育领域的期刊编辑看到了这份材料,认为其教学理念在当下仍具有启发性,依然值得发表。

考入北京大学的学生杨璐回忆高中语文课堂,写下这样一段话:“记得一次阅读课后,读罢清雅别致的《呼兰河传》,走在湿润微凉的雾中那种微醺的陶醉;记得一次公开课,我们轮番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我放着ToriAmos的音乐向学生们介绍王小慧的艺术摄影;也记得许多堂语文课,我们抛开程式化的课后习题不管,而是海阔天空、畅所欲言,‘不着边际’地探讨文本中触动我们的细微之处。这种种来之不易的自由解读空间,催生了许多细腻的感受力和人文精神。”

在日益追求“分数”的现实面前,王岱坚持遵循教育的规律、学生成长的规律、语文学习的规律,同时也努力兼顾着分数。在“为三年负责”和“为三十年负责”之间,王岱努力选择一个平衡点,戴着镣铐,迎风起舞。

三、什么是教师的“幸福”

这些年来,王岱获得了很多头衔:北京市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专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曾参与高中语文课标修订和国家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编写工作。王岱一直认为是学校和学生成就了自己,因此她把追求更好的教育教学作为评价自我的第一标准,而非评奖和职称。

至于自己的成长,王岱认为,关键在于自己有一种成长的自觉、一种内驱力。“什么是内驱力?就是为了更好的教育教学。没有谁来逼迫我搞教改,完全是我自己觉得应该这么做,内心是很放松的状态,我觉得这很重要。”因此,王岱非常感谢当时宽松的教育环境,给了她创造的自由。

在创造的过程中,王岱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快乐不是外界给予她的,而是事情本身的意义和趣味,使她更加愿意去做这件事,其中来自学生的评价是王岱最为看重的。她说:“教师行业是‘无底洞’,是良心活儿,那幸福从何谈起?就是来自个人的成长,来自学生的认可。”2019级的学生在教师节那天给王岱送来一张贺卡,其中写道:“我们喜欢您的温文尔雅,您满足了我们对‘语文老师’的所有想象。”王岱说:“每每读到这段话,我都感动于学生对我的包容和爱。”

在学生们给出的众多评价语中,最常出现的是“一视同仁”,王岱也十分看重这四个字。虽然人性使然,难免有所偏爱,王岱也从不否认这一点,但她不会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来,至少在言语举止上做到一视同仁。

一位学生如此回忆:“我从没见您真正生气发怒过,没见您训斥过一个学生,甚至连提高声音都没有过,对于同学的发言您都是鼓励又宽容的。您能够叫出每个同学的名字,从未故意给任何一个同学难堪,每一篇周记作文您都认真批阅,同学向您问好您也总是一一回话,公开课从来不提前安排人回答,您的承诺总会兑现,不拖堂也不早退。这些听起来很平淡,但是能做到的老师少之又少。”

一直以来,王岱始终坚信,从课堂走出来的学生,应是能独立思考、有充沛的精神的合格公民,而非矮化的、猥琐的、懦弱的人。王岱也始终认为,塑造民族精神,语文教育肩负着更多的责任,也更有优势。她非常喜欢一句诗,“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她用开放的心态、大气的课堂、温和的为人,为学生“放入大江”,在语文教育的天地间追逐“银山天浪”。

原文链接:一位语文特级教师和她的“三无主义”:戴着镣铐迎风起舞!

文章摘自刊于《教育家》12月刊第2期,原标题《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记语文特级教师王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