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晚,金沙集团1862cc成色博硕本联动乐学项目“历山论坛”学术讲座于教学三楼3141会议室成功举办。此次讲座由2022级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张一博主持,2022级文学与影视艺术专业博士研究生乔慧担任主讲人。讲座以“中国”作为知识论维度,以折射和解决“中国问题”作为方法论立场,对电影工业美学理论进行整体建构,带领同学们从“以中国为方法”的学术路径中探索新时代中国电影批评理论的发展与变迁。
首先,乔慧从理论自觉与对话自觉两个方面阐释了中国本土电影理论生成、构建于新时代中国文化思想场域之中的重要意义。乔慧指出,中国本土电影理论能够证明中国文化历史积淀的迁衍合法性与在当下表述中的切关性,为新时代中国的文化实践和文化生产做出有效的说明。与此同时,这种建构的实践,本身就是中国电影学人积极参与传承与建设中国文化思想的主体自觉过程,也是中国电影理论话语体系在世界话语对话中的主体确认的过程。接着,乔慧从历史维度梳理了中国电影理论与批评的发展历史,瞥见中国电影理论批评在初期就已经受到西方思想浸染的事实,提出新时代中国电影理论批评既要考镜源流,又要与时俱进,才能符合构建话语本身的合法性与有效性。
随后,乔慧对民族、国家与中国电影理论体系中的国族主义展开论述。她发现新时代以来中国电影理论体系形态与深层文化结构变迁之间有内在关联,通过对中国电影理论体系自诞生以来的数次学术论争与核心转向进行简要梳理,乔慧得出在新时代以来中国电影理论批评及其本土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发展中始终将国家话语前置,这体现适用于本土电影的研究与阐释是新时代中国电影理论话语建设的初衷。
接着,乔慧立足“以中国为旨归”的标准,探讨“中国”以何成为电影理论体系的方法。她从中国电影的内容与形式流变中找到有关“中国”的本质规律和思维规则,发现每一次中国电影生产与每一次的“以中国为方法”的电影研究,都是在对“中国”图腾符号的描摹与响应。她提到,正是中国电影理论体系与中国电影学者的主体证成,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电影理论话语体系构建的合法性身份。
最后,乔慧以“电影工业美学理论”为例,探讨“以中国为方法”的学术路径在这一理论中的发展与成效。乔慧从知识论维度和方法论立场出发,通过对“电影作为工业”的知识前提和“大众知识论”转向的充分考据,发现中国的电影工业美学,是对生产原则、目标、规范、效益、效果的评估性理论,不仅符合当前世界的大众知识论转向,也是中国传统电影理论逻辑建构的当代应用。不仅如此,电影工业美学将政治存在的“中国”和作为政治概念存在的“人民”自始至终置于一个根源性且普遍性的文化基础认知位置,强调“人作为顶层设计”而进行理论构建与推进。由此,乔慧得出,电影工业美学真正是一种“作为方法的中国学”的存在。
讲座接近尾声,乔慧就此次讲座内容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与交流,并全面细致地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她呼吁电影研究者努力构建中国特色评论话语,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开创一种“中国”电影的新理论视角和学术体系。
此次历山论坛学术氛围浓厚,研讨气氛热烈。乔慧对中国电影批评理论追根溯源、旁征博引,显现“以中国为方法”的中国主体性身处世界文化场域中的对话自觉,有利于激发同学们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进而自觉承担起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使命。此次讲座不仅展现了文苑学子扎实的学术功底和研究能力,也体现了旺盛的学术活力和问题意识,营造了学院“同学习、共研究、齐成长”的良好学术氛围,为培养造就具有宏阔视野的高水平研究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撰稿:钱静雯
摄 影:王钊
审核:杜云飞
终审:刘兆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