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6日,由金沙集团1862cc成色、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金沙集团1862cc成色文献学(青岛)中心、青岛文学馆联合主办的杨志军跨地域写作与文学地理学研究工作坊活动在山东师范大学成功举行。茅盾文学奖得主杨志军,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刚,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副研究员刘诗宇,上海大学金沙集团1862cc成色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现代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杨位俭,山东大学金沙集团1862cc成色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马兵,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青岛研究院副教授赵坤,青岛市文联专业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东紫,青岛文学馆馆长臧杰到会。金沙集团1862cc成色教授顾广梅,金沙集团1862cc成色教授赵月斌,副教授祁春风,青年教师段超、刘振、李慧等参加会议。会议由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理论批评委员主任、金沙集团1862cc成色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孙书文主持。
孙书文对各位专家远道而来参加工作坊活动表示欢迎和感谢。他从发展基础、建设目标、措施路径、重点工作四个方面介绍了金沙集团1862cc成色发展概况和取得的成果,期望广大学者在未来继续关心和支持学院的发展工作。
臧杰感谢山师大金沙集团1862cc成色积极主办和支持杨志军老师的创作研究活动,提出,现当代文学研究要重视文献整理,互联网时代加快了信息的传播和流通,也导致一部分作家、评论家的手稿转向电子稿,给文献整理带来新的内容和挑战。他希望联合山师大(青岛)文献中心、青岛文学馆进一步对现当代名家的文献、手稿作收集、整理和保存,推动现代当文献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丛治辰做题为《汉语的藏地写作》的发言,指出,《雪山大地》在传统与现代的结构中,讲述建国后汉族干部在西藏建设上的倾情奉献,是作者对藏地文化真正深入了解基础上的文化书写。
徐刚以《〈雪山大地〉中的多重文明对话》为题提出,在后现代语境中,《雪山大地》的混杂性不仅体现在青岛视野和青海视野的融合,也体现在时间的跨越上;这种时间的跨度让《雪山大地》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杨位俭在《地方性的文体和超地方性的远方》中提出,小说特有的神韵和叙述方式使人不自觉地卷入到故事中,产生一种陌生的美感;杨志军的藏地小说塑造了多重“远方”,传奇的远方和现实的远方。
刘诗宇以《生态文学与社会文化语境下的杨志军小说》为题,谈到小说的两点启发:其一,社会语境下,如果一部作品能够创造出具有精神力量的意象,使读者愿意代入其中进行创造性“误读”,是一个很大的成功。其二,在生态视角下解读《环湖崩溃》《雪山大地》等作品,生态冲突的置入对于文学的可读性以及文学作品情节的营造具有独一无二的意义。
马兵以《不断向上向善的寻路之书》为题指出,杨志军的创作体现了一种“双城现象”;每个人都有心理的“附近”,杨志军的心理“附近”是地理位置更遥远的藏区,它背后呈现的是藏区的牧民与汉族人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挚感情。
赵坤以《文学中国与“自我地理学”(égogéographie)的方法问题》为题探讨在空间间性的主体性写作中,作家能够带来什么的问题,提出,方言和普通话彼此之间的互动形成了某种再生性,这种常态体系虽然是日常的且生活化的,但同时也是更恒久的,能够天然地激活地方性的某些特征。
东紫以《远离与呈现的几点思考》为题,认为,作者的写作是对熟悉事物的“远离”;杨志军对藏地的书写,离不开他常年旅居青岛对藏地产生的时空层面的心理“距离”。这种距离更能催发作者的想象、激发灵感。
赵月斌以《〈雪山大地〉的现实与浪漫》为题,指出,杨志军的创作是一种典型的古典式写作,作者本人也是理想主义者,这两种底色相互作用成就了一部厚重而震撼人心的长篇小说。
顾广梅以《志者奇书——杨志军小说的一种读法》为题,指出,《雪山大地》的书写具有高度的含混性,体现了多元融合的特点,即诗意浪漫的抒情和理性反思的批判融合,藏地小说审美价值与通俗文学叙事的融合,内外视角的双重融合。
祁春风以《历史与时代的双重救赎》为题指出,小说没有停留在营造诗意边疆、神秘边疆的层面上,而是一种对共和国史的书写,讲述一个精神史诗的中国故事,包含着传统精神力量和现代文化的交融。
刘振以《充盈的创业史与日常叙事》为题,认为,小说有着鲜明的“绵密”特征:绵密的对话,绵密的景色描写,绵密的诗歌,绵密的行动,绵密的思想碰撞以及绵密的历史叙述,让读者随着主人公从童年到成年的视收获丰富而独特的情感体验。
李慧结合杨志军创作谈的内容,分享对杨志军写作的感受和认识,认为,杨志军是既真诚又真实的作家,他对自己的心灵负责,对自己的文字负责,以真实的笔触和态度书写对人生境界的理解和感悟;文字情真意切,具有打动人心的艺术效用。
段超以《“藏”在东西之间:文学地理学视域中的<雪山大地>的叙事尺度与视域融合》为题,提出,小说有两点独特之处:其一,作者以人类学的视角考察雪山大地的环境;其二,《雪山大地》超越了一般作品叙事的个人悲喜,表现地域文化多元交织、融合中历史与个人的冲突和矛盾,展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
杨志军感谢各位学者的评价与建议,表示,无论是青岛还是青海,都是他笔下丰富、充盈的世界,他为自然写作,既讴歌雪山大地,也书写大海蓝天;伟大作家的伟大心灵能时刻激励自己不断向前、不断创作,要在文学这一方天地里努力践行独自己的人生理想。
孙书文在总结中提出 ,各位专业的评论家首先是真诚的职业读者,本次工作坊是读者与作家的真诚对话;写作和阅读都是受到好奇心驱动的主动性创造活动;优秀的文学作品与伟大的作家都体现出“修辞立其诚”,丰富汉语的表达,提升读者的母语素养。
撰稿:李慧
初审:孙书文
终审:贾振勇